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童心協力‧愛咱ㄟ新莊(小小公民生活營中港國小篇)

童心協力‧愛咱ㄟ新莊(小小公民生活營中港國小篇)

設計

理念

1.小孩不僅是等待長大的「未來公民」,他也是「今日的公民」。小孩的今天,就是世界的未來。

2. 以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做為課程設計重要理念,並受印度河濱學校教育行動的啟示-以「兒童社會參與權」作為課程規劃核心價值。

3.讓新莊的孩子認識與理解新莊在地議題,如樂生療養院和新莊老街都更案。

4. 不是一般團康的兒童營隊,希望大人小孩一起工作一起學習。

教材

分析

1. 影像介紹兒童參與世界、改變世界的實際案例分享→啟動孩子對「兒童參與權」的認識。

2. 以說演故事的方式介紹新莊在地議題 (新莊老街都市更新案、樂生院議題) →引動孩子對成長所在的生活環境有初步的認識,及想要進一步討論的興趣。

3. 投票選擇進入小組討論(新莊老街組、樂生院組和自由議題)→選擇自由題的學生須提出「問題」討論。

教學

對象

小學3~6年級

(以參加過小小公民學會愛閱讀活動+兒童權利海報展的同學為優先)

教學時間

8小時

教學

目標

 

(小孩學習者)

1.關於公共議題的認識,雖只能停留在認識層次,所謂的「實際參與」還是未來遙遠的目標,讓小孩自由表達、勇於表達意見,是落實兒童參與權的第一步。

2.一天的生活營最大的期許是,萌發(啟蒙)孩子參與民主經驗的可能!

(成人學習者)

1.想清楚為什麼要小孩表達對這個議題的看法?設定什麼議題反而是其次,而是如何讓小孩對這個議題產生思考的興趣,有意識到這個議題跟本身的關連更重要。

2. 嘗試打開小孩某種生活經驗!埋下未來思考的種子。如何帶討論變得格外重要!

3.大人小孩都是現場學習的主體,如何讓孩子有說話的意願、有安全感、如何進行有意義的討論….

 

內容

設計

教學

步驟

活動時間

活動名稱/目標

活動內容&步驟

9:00~9:20

開幕式+

相見歡

1.       牽手圍圈

2.       活動宣言

3.  破冰遊戲(當我們同在一起)

9:30~10:50

童心協力‧

打開新視界-看見世界兒童

1.複習兒童權利公約

2.世界兒童力的介紹

11:00~11:40

 

童心協力‧

關心新莊老街的故事

1.       讓孩子認識與理解在地議題

2.       以說故事方式呈現公共議題

戲劇表現三百年來新莊發展史

11:50~12:30

童心協力‧

關心樂生療養院的故事

1.讓孩子認識與理解在地議題

2.以說故事方式呈現公共議題

3. 敘說樂生院院民阿添一生的故事

12:30~2:00

投票自由選組

自己動手做午餐

*說明投票規則

*分組自己做午餐

*開票、公布分組結果

*善後處理

2:00~3:30

童心協力‧腦力激盪

 

10min暖身遊戲、80min分組討論

公民意識的啟蒙:落實兒童社會參與權

第一步練習

3:40~4:20

小小公民大聲講

 

大堂分享、公開論辯

公民意識的啟蒙:落實兒童社會參與權

第一步練習

4:30~5:00

童心協力‧Yes, I Can

 

*祈福卡(感言+聯絡訊息)

1.小組分享&回饋

2.頒發證書

*道具製作

*劇本編寫&戲劇排演

教學

評量

1.口語評量:小組討論後需整理出大海報,大堂報告分享小組討論結果。

2.高層次紙筆測驗:小孩能認識並察覺新莊兩大公共議題的矛盾關鍵點。

注意

事項

未來「小小社大」的目標絕不是在一天的生活營打住,而是真正落實大人小孩協同學習、關心、參與、改變所生存的環境。

教學

省思

1. 這次生活營的定調:啟蒙→公民意識的啟蒙!輔大急救康輔社的大學生表示:很驚訝這麼”硬”的議題,小孩也可以討論得很起勁。小孩普遍投入活動中,除了第一堂課「打開新視界-看見世界兒童」,有許多小孩反應第一堂課圖書館的閱讀課內容已經聽過了,當初設計課程是擔心學校先行的小小公民閱讀活動不落實,但中港國小的故事媽媽的確很用心,小孩對兒童權利並不陌生。

 

2. 在工作坊花很多時間去澄清「大人的角色」,大人不是主持的角色,他也同樣站在”討論”的位置。大人不用變成”小孩”,但要時時警覺自己大人的身份是否”壓抑”了小孩的表現。「新莊老街組」檢討,他們是由小孩自行分兩組討論,發現沒有人支持「開發組」,於是小組員(大人)決定站在開發這一邊,與孩子對話、討論。討論的困境是,擔心小孩理解程度,會不會是迎合大人而非出自”真心”。沒有進入「可以做什麼」的討論階段;只停留在”為什麼”贊成或反對的理由。分組討論時間不夠,小孩寫完便利貼,忙著討論誰的該貼誰的不該貼,忙著寫海報,無法真正進行雙方辯論或討論該怎麼有一小步的行動,例如”寫一封信給市長”…等具體行動。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樂生療養院組」,孩子一面倒贊成院民應該留在舊院區。猜想,是否是上午的戲劇呈現太吸引小孩,兩組的故事戲劇效果強,立場鮮明,孩子容易被感染,很快善惡立判。如何讓孩子擁有挑戰權威的思辨能力,是否能提供給孩子充足的正反觀點的資料,由孩子自覺的,激發出他們真正的意見與想法?是帶組的大人最大的挑戰。因為需要大堂分享,如何克服帶組員太擔心沒有”成果”,壓縮討論時間而去製作海報;另一種情況是預留製作海報的時間不夠,只好帶組員主導海報製作,因為不是小孩自己寫畫,口頭報告時,一時沒有人有自信站出來講話。

 

3.這次呈現完全在口語表達,如果能加入藝術創作,應該可以更貼近孩子的學習特性。先前工作坊曾討論過藝術創作表現,但怕執著於上台呈現或淪為美勞作業,另一考量來是時間不夠多而放棄。若有意識的將藝術創作放入活動設計,放入創作時間,或許可以嘗試看看除了口語表達之外,融入藝術形式的表達。

 

4.工作人員內部檢討提出,討論的議題如果回到小孩的世界或與他自己切身相關,應該會比選擇陌生的公共議題更好。「自由討論組」是否要設定「議題選項」?以這次為例,只有2人選自由組,是姐妹檔又同樣討論霸凌或被欺負相似議題,如果遇到選自由組的小孩太多,如何處理,小孩太少,帶組的大人又太多,無形中又會給小孩壓力,「自由討論組」還有許多細緻的環節需要考量。

 

5.「小小公民生活營」有其空間與時間結構性的侷限!但在這個限制下,一天的生活營最大的期許是--萌發孩子參與民主經驗的可能。嘗試打開小孩某種生活經驗,傳遞給他們一顆思考未來的種子,公民意識的啟蒙!雖然關於公共議題的認識,只能停留在認識層次,所謂的「實際參與」還是遙遠的目標,但這是「小小公民生活營」落實兒童參與權第一步的「練習」!

 

6.「小小公民生活營」的意義與重要性至少有兩點:1.互為主體性的學習2.進入體制校園和孩子談公共議題。大人小孩都是現場學習的主體,每個大人小孩不僅說自己想說的話也聽得懂別人說的話,進行一場有意義的討論。大人不用變成「小孩」,但要時時警覺自己大人的身份是否壓抑了小孩的表現。大人不用刻意表現中立立場,太強調中立就變成了假中立;應該是「動態的中立」,大人要盡其可能的提供正反方充足的意見,當孩子站在一方思考,大人可以提供另一方的意見補充之、反覆辯證…這是一天的生活營可以努力的目標。

 


     童心協力‧發現咱ㄟ新莊(小小公民生活營光華國小篇)

設計

理念

1.小孩不僅是等待長大的「未來公民」,他也是「今日的公民」。小孩的今天,就是世界的未來。

2. 以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做為課程設計重要理念,並受印度河濱學校教育行動的啟示-以「兒童社會參與權」作為課程規劃核心價值。

3. 以兩大主題出發:樂生療養院及光華國小環境偵探隊(通學步道+想望的生活空間)讓孩子親臨議題現場,並貼近小孩生活圈。

4. 不是一般團康的兒童營隊,希望大人小孩一起工作一起學習。

教材

分析

1. 影像介紹兒童參與世界、改變世界的實際案例分享→啟動孩子對「兒童參與權」的認識。

2. 分成兩大主軸各別活動設計:命名為樂生療養院及光華國小四周環境偵探隊,讓孩子透過身體感官或動手實作去體驗,再經由親身感受,去發現「議題」(問題意識)→觀察力訓練

3.下午經由個別小組沉澱、統整早上的親身感受,再兩組集結共同進行大堂分享討論。

教學

對象

小學3~6年級

(以參加過小小公民學會愛閱讀活動+兒童權利海報展的同學為優先)

教學時間

8小時

教學

目標

 

訂出明確目標:「參與」

a.來回確認彼此對「參與」的認知:因一天的生活營時間及人力的限制,以引發興趣去「認識議題」;發現並指認出問題為行動目標。

b.生活營並非一般參觀式的「戶外教學」,而是希望孩子是帶著「兒童社會參與權」的視框,去經驗生活營的活動設計內容。

c.讓孩子有機會進入議題現場,透過身體去體驗、認識生活營所設定的議題。

d.關於「兒童權」觀念的傳遞,著重在「世界兒童力」案例介紹與兩大活動主題的關連性,來增強「兒童權」的精神,而不要以上課的形式去講解或定義「兒童權」。

 

教學

內容

設計

 (教學步驟)

時間流程

工作內容細項

8:30~8:50

報到

9:00~9:05

開幕式(引言)*牽手圍圈

9:05~9:20

 

相見歡(破冰遊戲:*小小公民歸位)

9:30~10:00

打開新視界-看見世界兒童 *河濱學校封街活動

10:00~10:10

分組出發:*樂生組&*光華組

12:30~1:30

40min午餐時間( *美慧) 20min照片彙整

光華組

10:20~11:00

 

10min繪本朗讀街道研究ppt

15min生活搜查隊ppt   5min光華國小的位置衛星圖

5min我們的約定       5min4(小隊輔)

11:00~12:20

小組自由移動探察研究時間

1.      彼此認識  2. 認識小孩的生活

3.討論主題    4.實地踏查

1:30~2:20

 

四小組各自討論

1.      分享為什麼拍這些照片 2.發現問題

3.如何解決(有時間再深入討論)

2:30~3:10

 

20min四小組分享時間

20min 歸納&整理

1.      四小組先分享(15min)  2.有沒有覺得不可思議之處?

3.有沒有發現問題?  4組是否有發現共通點?

5.決定大堂分享報告方式

樂生組

時間

地點

工作

8:00~10:00

光華國小

 

 

樂生院

確認蓬萊舍、王字型場地及廁所清潔,戲劇準備,set午餐桌椅

10:00~10:30

光華~樂生

開車x2,帶小孩搭計程車x4

10:30~11:00

佛堂~王字型

 

11:00~11:40

院區

導覽

11:40~12:30

院區、蓬萊舍

拓繪、討論

12:30~13:30

蓬萊舍

午餐、收拾

13:30~15:00

院區、蓬萊舍

設計、討論

15:00~15:30

樂生~光華

開車x2,搭車x45

環境踏查研究隊集合

時間流程

工作內容細項

3:20~3:40

下午茶(10min) 團體遊戲(10min):尋找夥伴

3:50~4:30

 

新莊環境探查研究隊成果分享

大堂分享時間(兩大組20min報告)

4:40~5:00

 

童心協力‧Yes, I Can(閉幕式活動)

1. 寫祈福卡10min 2.頒發證書10min

5:00~6:00

撤場

破冰遊戲簡述

小小公民歸位(開場)

0. 提醒應再設計聲音遊戲的小暖身(如先找左右鄰居打招呼,可以用各種方式喊出聲音或外星語)

1.      先說明主持人所下的指令: 3個人微笑打招呼

*更改指令找5人握手 10人擊掌 20人勾手轉圈圈唱歌(依時間而定*注意身體接觸的難度)

2.黑夜來臨,全部的人閉上眼睛主持人拍其中一人肩膀張開眼睛後要完成主持人的指令

3.白天來臨請張開眼睛剛剛被主持人拍到肩膀的小孩一完成指令後馬上舉起右手大喊『小小公民歸位』,其他小孩要馬上來到『小小公民』的左手邊,一字排開(牽手),最後一個小孩可以

訪問他一個問題(自我介紹;我們生活營的標題?知道今天參加的是什麼活動…)

*提醒要觀察較活潑的小孩(由他擔任小小公民)*擔心小孩害羞喊不出來(可協助他,拍手,吸引大家注意)

 

尋找夥伴(下午場)

1.      每人發一張撲克牌(不可以讓其他人看到牌)

2.      可以湊數字或同花順(例如湊到數字12+14=264種花色\)

3.      若有人落單詢問還有沒有人想要夥伴””有沒有人想要我?””沒關係回來吧

4.      進行1~2次分組遊戲後進行小組分享

5.      先分享具體簡單的問話:今天去哪裡探查研究了?/午餐有喜歡吃的食物嗎?/車輪餅的口味

6.      再切入今天主題今天下午3點前做了些什麼事?喜歡嗎?討厭嗎?*設計小組人數4

7.      (直接轉接到大堂分享)

 

◎小隊輔提醒

出隊前的討論1100--1110

1.      彼此認識小孩的生活時空表

認識小孩的生活(他們在哪裡遊戲?他們的生活?(我的一天)

2.  讓小孩帶著問題意識出發

    ~引導小孩進入”問題意識”(了解小孩的生活背景)

    ~他們都去哪裡玩?秘密基地在哪裡為什麼

    ~不可思議的地方或東西?(提出「為什麼?」)

    ~最討厭的地方或東西

    ~找出小孩自己的遊戲地圖或不可思議的地圖

    ~你喜歡/不喜歡校園內/外的地方(帶大人去看)   

    ~討論拍攝目標

    ~要不斷地提醒除了有趣的、好玩的,也要學習「發現問題」

   

小組討論彙整照片130~220

   ~詢問拍這些照片的感覺(為什麼拍這個?如何可以改善?)

   如果我覺得缺乏遊戲空間,我可以怎麼做?哪裡是我覺得想要變成遊戲的地方?)

    ~路上你發現了甚麼?(大人提出自己的問題)

    ~怎麼從照片中「發現」可以討論的東西

     元素:相似的、不可思議的、討厭的、喜歡的、很奇怪的、整體的

           印象深刻的、挑出3~5張照片(先整體看以免漏失)、想說的等等

    ~若時間許可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法設計未來行動方案

 

記得組織5分鐘的分享可能包含有

  1/拍到什麼****

  2發現***問題(清楚指陳出來)

  3可以怎麼去解決(這是最完美的狀況)

 當然最棒的狀況大人扮演催化者相信孩子有能耐

 (最後一招)如果真的很難討論出來,大人可暗示去拍的元素包含有

喜歡的、好玩的、討厭的、很奇怪的、想跟大家說可以改變的事物或情況

 

本組整體討論230~310

 ~所有問題陳列、深化問題、結構凝聚問題

 

◎光華組的大人,我們可以如何介入小孩的行動?

1.      強勢介入

2.      小朋友自身處理一切行動

3.      介於上述兩者之間(程度光譜)

我們大人要在行動中常常反看自己的判斷

教學

評量

1.口語評量:小組討論後需整理出大海報,大堂報告分享小組討論結果。

2.高層次紙筆測驗:小孩能認識並察覺新莊兩大公共議題的矛盾關鍵點。

注意

事項

1.為爭取時間,午餐採外燴方式(須特別留意食物安全)

2. 讓孩子進入現場體驗,以孩子自己真實的語言去敘說自己的看見,並不是讓孩子  漫無目的、全然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時間&行動,孩子還是得跟著課程設計的節奏走。

教學

省思

關於「兒童權」觀念的傳遞,討論過程中出現兩種路徑(值得深思):→牽涉到「世界兒童力」案例介紹何時進場?

a.先給予孩子看事情的「角度」(視框、觀念),再進行體驗活動,讓孩子的行動有方向性!

b.先讓孩子進入現場體驗,以孩子自己真實的語言去敘說自己的看見,再設法連結/重構問題意識,及生活營設定的「兒童社會參與權」概念。

不過,達成一個共識:著重在「世界兒童力」案例介紹與兩大活動主題的關連性,來增強「兒童權」的精神,而不要以上課的形式去講解或定義「兒童權」。

 

◎會後討論

(奇錦):我是會擔心「風險」,習慣活動的操作摸式是先預設一個課程框架。這次光華組的設計是開放式的,沒有預設主題,出發前真的「不知道」會出現甚麼狀況,結果意想不到,小孩走完一圈後,分享討論熱絡。唯一可惜的是,時間不夠,光華組未形成共同結論。帶討論還是會擔心自己使用的語言太艱深。喜歡美慧習慣蹲著或坐跪著,眼神與孩子平視,才意識到自己是站著(小孩是坐著)居高臨下。

(莉棋):不知如何面對處理不加入討論的小孩?

以琳的回應:適度介入

真美的回應:若不影響整體,不一定硬要小孩專心。

(真美):空間的限制(地板教室)讓小孩難以專心,太擁擠,讓人不夠安定。下午大堂分享前,兩組人馬聚集在一起玩的熱身遊戲,並非收攏的活動設計,又有空間移動,整個鬧哄哄的,所以進入大堂分享時情緒很浮動。

(珮菁):小孩的「表達」訓練,是否是我們要放進活動設計的?還是以「感受」為優先?因不預設小孩會產出甚麼,小孩的表現顯得比上次中港國小的小孩活潑自由。

(以琳):希望下次報名可以採抽籤,不要設門檻。

(秋梅):可以親臨樂生院現場,與院民環境真實互動,很棒。因需要接駁又逢下雨,很擔心小孩感冒,時間很緊湊很匆忙。

(雁春):小孩帶相機拍路面不整水汙染垃圾…平時小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的他們,不會去深思,有這樣的機會引導他們觀察周遭,探索問題,是很棒的練習,真美帶討論真的沒有主導小孩,而是由小孩的照片自己抓取主題。覺得有這樣一個社群願意關心小孩關心社會很重要,可以集結力量,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關心小孩,就是關心自己的未來。

 

(整體評估)

1. 光華組用「拍照」的方式踏查環境,再彙整討論效果很好。但小組員帶討論的功力不一,造成小組表現落差極大。

2.發現光華組很少拍攝「人」,是一個極有趣可深入討論的現象:是小孩潛意識趕到人的不友善?還是行動前不斷被告知要注意觀察「環境」?拍人的難度更高,需要與人溝通,甚至可以在出發前跟小孩討論,該如何採訪?會遇到甚麼狀況?或事後討論為何被店家拒絕?為何不敢拍人?或有距離的拍人?

3.小孩自行上台練習簡報,是一個很好的表達訓練。可以讓各小組員更熟悉如何帶討論引導小孩上台簡報。

4.下次要再請成員更具體分享小組發生的細節,不用太在意程序或流程上的瑕疵,而是試著說清楚你的發現,小孩在活動裡經驗到甚麼?大人又在互動裡感受到甚麼?試著說清楚印象最深刻的一幕,而不是單純的只做會後「檢討」。

5.光華國小學校行政系統不支援報名(認知的落差),而是由光華故事團志工統籌,起初設定門檻過高宣傳期過短,活動DM各班只發五張,有的導師並沒有協助宣傳,一開始只有8位報名,在最後三天在跑班宣傳,人數才達40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